簸箕,就像铲子形,一面开口,一般用竹子或柳条编成。古代加工粮食,清理粮食里面的糠粃尘土等比粮食轻的垃圾杂物,把粮食放在簸箕里,双手上下颠动,能把杂物与粮食分开。另一种簸箕是与扫把配套,用以装填垃圾。又用作星宿名,是二十八宿之一,箕宿成簸箕形,由四颗亮星组成。相传上古尧时,贤者许由曾隐居箕山之下, 颍水之阳。箕有隐者心志的意蕴。起名主要还是采用《礼记·学记》的一句话为典故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意思是子弟由于耳濡目染,往往继承父兄之业。后以“箕裘”比喻祖上的事业,起名可用表示学习、继承、弘扬、昌盛等含义的字与“箕”组合。不过现在“装盛垃圾器具”的含义更为大众熟悉,所以此字慎用。
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。——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
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
刘学箕,字习之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,宋代学者。
李承箕,字世卿,湖广嘉鱼人,明代学者。
黄绍箕,字仲韬,号鲜庵,瑞安人,清代官员、学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