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宁康乐,健康,富足、丰盛;四通八达的道路,如康庄大道。从甲骨文看,“康”字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解释,一种是用簸箕之类的工具扬谷,去除谷皮稻壳(糠)、碎屑杂质,得到干净的可食用的粮食,有粮则富、则安,从而引申出富足、安乐、健康等含义。另一种解释是认为甲骨文“康”字是乐钟敲响,发出悦耳的声音,闻乐(yue)则乐(le),从而引申出安乐的含义。“小康”是儒家理想中的政教清明、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,是次于“天下大同”的一个社会状态。用此字起名,取其安宁、康乐、健康、丰富、四通八达等含义。
繁文简节之音作,而民康乐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。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——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之什·民劳》
五音纷兮繁会,君欣欣兮乐康。——《楚辞•九歌•东皇太一》
欲天泰而地宁,欲人康而岁熟。——唐·元稹《有酒十章 其十》
郑玄(127年-200年),字康成。北海郡高密县(今山东省高密市)人,东汉末年儒家学者、经学大师
嵇康(223-263),字叔夜,三国时曹魏文学家,竹林七贤之一
桓石康(?-404年),谯国龙亢(今安徽怀远县西)人,东晋将领
刘义康(409年-451年),小字车子,彭城绥舆里(今江苏省铜山县)人,南朝宋宗室、重臣
孙康周(?-1644),字晋侯,明末官员